原子核结构-核结构专业委员会 English|移动客户端|联系我们|BBS
第十二届:全国核结构研讨会

时间:2008年5月10-15日

地点:重庆·北碚

承办单位:西南大学

组织者:陈洪

会议介绍


第十二届全国核结构讨论会暨第八届全国核结构专题“弱束缚原子核结构”讨论会于2008年5月10日至12日在重庆召开,会议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核物理学会核结构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中国原子能科学院、西南大学主办,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具体承办。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大、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理论物理所、高能物理所、应用物理所等近三十个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一百多名代表与会。开幕式上,西南大学校长王小佳教授致欢迎词,欢迎与会代表来到重庆。中科院理论物理所赵恩广研究员简要回顾了核结构大会的历史,并高度评价了西南大学在举办核结构大会中的特殊贡献,以及承办首届和第十二届核结构大会所作的努力。中国核物理学会核结构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孟杰,代表核结构委员会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对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感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外有很多新一代的放射性核束装置已经或即将投入运行,包括我国的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以及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这些大科学装置的运行,为研究弱束缚的奇特核结构带来了新机遇,核物理研究也将进入一个新时期。本次会议研讨了我国核物理尤其是弱束缚核结构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重要进展,讨论了国际上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新一代放射性核束装置开展相关研究。
会议共安排了大会报告10个,分会报告87个。大会报告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核物理研究和工程进展;(2)核同质异能态的研究近况与前景;(3)非对称核物质物态方程;(4)原子核三轴转动与核结构中当前兴趣的评论;(5)原子核的高自旋态;(6)超重核研究;(7)原子核形状相变;(8)核力与核结构前沿若干问题;(9)丰中子核的三轴形变及手征带研究。在分组报告上还涉及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如强子原子的研究现状,超核中的超子-核子相互作用,介子核深束缚体系等。这些报告和讨论充分反映了国内核物理尤其是弱束缚核结构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重要进展。与会代表还就国际上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
为了鼓励研究生和青年学者积极投身核科学事业发展,大会还成立了以中科院理论所赵恩广研究员为组长、各分组主持人为成员的第三届青年优秀论文报告奖评选组,经过公平评议,孙保华、马立英、姚海波、傅瑶、王烈林、郝昕、徐骏、王建国、王玥、肖贤文等十名研究生交流的论文被评为第三届青年优秀论文。
相关下载

Copyright © 2014-2016 原子核结构(nuclearstructur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湖州师范学院核物理组
陕ICP备20001566号